凡是以流體作為工作介質的液壓系統,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污染物的入侵,其中固體顆粒是主要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入侵系統后,以各種磨損機理對液壓系統中的元件產生磨損作用,從而引起系統故障。有資料表明,液壓系統的故障大約有7 0 %是由于油液污染引起的,而固體顆n污染物引起的液壓系統故障又占總污染磨損故障的6 0 % 一7 0 %。因此,要想使系統維持正常運行,嚴格控制系統油液的污染度,也即要嚴格控制油液中所含固體顆粒污染物的濃度。
為了方便實施對系統油液的污染控制,人們希望能定量地描述和評定系統油液的污染程度,這就需要制定油液污染度的等級標準。1 9 8 7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ISO 4406:1987 《 液壓系統工作介質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代號》標準。NAS1638是 美國航空航天工業聯合會(AIA)于1964年1月提出,在美國和世界各國曾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的各個行業仍被廣泛采用,是我國當前普遍使用的ISO11218、GJB420-87A分級制、AS4059等標準的源頭。
ISO 4406:1999污染度等級
根據顆粒濃度測定方法的不同,該標準對污染度等級的報告形式也不同。
當油液顆粒度分析儀測得,污染等級代號由3個代碼組成。*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4 1 x m ( C )的顆粒數,二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6 1 x m ( C )的顆粒數,三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1 4 1 x m ( C )每帕J?個代碼依次書寫,相互之間用一條斜線分隔。其中 m ( C )表示按照GB/T18854-2002校準的PLD-0201 油液顆粒度分析儀的顆粒尺寸。代碼的數值同樣與相應的顆粒濃度對應。根據顆粒濃度的大小共分為 3 0個等級代碼( 取消了原來的0.9代碼,增加了25、26、27、28和> 28五個代碼) ,相同代碼所表示的顆粒濃度范圍值與原標準相同。相鄰代碼所表示的顆粒濃度之比仍為2,顆粒濃度越大,代表等級的代碼越大。ISO4406:1999規定的污染度等級代碼與顆粒濃度的對應關系見表2 。
NAS1638污染等級標準(100ml中的顆粒數)
NAS1638是分段計數的,有5個尺寸段。由于實際油液各尺寸段的污染程度不可能相同,因此被測油樣的污染度按其中的等級來定。這會引起一個問題。例如,測出的5~10μm的污染度可能是4級,15~25μm顆粒的污染度可能是6級,25~50μm可能是5級,而50~100μm顆粒的污染度可能是8級,這時數據就很難處理,往往使得概念不清。如果保守的話,就會按照規定判定為8級,認為系統很臟。而事實上,新的磨損理論表明只有尺寸與部件運動間隙相當的顆粒才會引起嚴重的磨損,也就是說5~15μm的顆粒危害大,而50~100μm由于無法進入運動間隙,對磨損的影響卻不大。
液壓油清潔度ISO 4406于NAS 1638標準對照
常用的處理顆粒物的方法:
過濾是潤滑油液常用的凈化方法,一般機械設備中的潤滑和液壓系統均設有過濾器,常采用過濾車、過濾機、凈油機等進行油液凈化。
實施高精過濾分三步:
1、確定典型元件的動態油膜間隙及目標清潔度;
2、選擇適當的過濾系統
---過濾器位置及安裝形式、過濾比、過濾材料三個方面
3、堅持按壓差更換濾芯,配合定期監測。
---狀態監測不僅包含油品清潔度、水含量、粘度,還包括鐵譜、光譜、能譜等多項監測措施,但清潔度監測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