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加固行業的你一定聽過“抗拉強度”這個專業術語,抗拉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加固材料在結構中能夠起到的加固效果。結構加固中,粘貼鋼板與粘貼纖維復合材已成為使用多的加固工藝,在對比二者時,經常會提到碳纖維布的抗拉強度能夠達到鋼板的8-10倍。事實上,二者在抗拉強度的問題上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這又經常會引起人們的忽略。
金屬材料的抗拉強度
說起金屬材料的抗拉強度,就不得不提到金屬材料發生破壞時的過程。金屬材料例如粘鋼加固中用到的鋼板,發生破壞時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為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頸縮階段。
彈性階段:隨著荷載增加,應變隨應力呈正比增加,即材料實際變形與受力存在正比例的關聯。卸去荷載后,試件恢復原狀,表現為彈性變形。在彈性階段內應力與應變的比值為一常量,這一常量就是該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
屈服階段:當荷載進一步增加達到材料屈服點后,金屬材料應力與應變將不再呈現比例變化,變形迅速發展,金屬材料達到屈服極限時所受到的拉應力,即為屈服強度。發生屈服的金屬材料盡管尚未破壞但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因此設計中一般以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作為強度計算的取值依據。
強化階段:金屬材料屈服后,拉力會重新有所增加,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會重新提高,稱為強化階段。
頸縮階段:材料變形迅速增大,應力反而下降,薄弱處材料截面顯著縮小,產生“頸縮現象”,直至斷裂。而金屬材料在這個階段承受的大拉應力就是它的抗拉強度。
碳纖維復合材的抗拉強度
除了鋼板外,碳纖維復合材也是結構加固中常用到的材料。上面提到金屬材料破壞會經歷四大階段,而碳纖維布并非金屬材料的范疇,因此并不具備金屬材料的破壞特征。碳纖維布從受力至破壞的過程中,一直處于彈性階段,其終破壞時受到的大拉應力即為抗拉強度。
而對于碳纖維板,
抗拉強度的細節差異,也令加固材料在實際加固中的表現不同。當基材混凝土達到抗拉強度發生破壞退出工作后,在荷載不斷加大的過程中,由于鋼板存在較大的變形,因此相對于碳纖維復合材,破壞預兆要相對強烈些。除此之外,高抗拉強度還需要足夠&截面面積才能對承載力起到有效地提升,在結構加固中需要引起注意。